这些中药也有"获奖潜质"

内容: 

阅读提要: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在瑞典著名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多次提及传统中医药给她带来的帮助,说“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屠呦呦与青蒿素,是2015年全球的一大亮点。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在瑞典著名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多次提及传统中医药给她带来的帮助,说“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的确,传统中医药宝库里的“奇花异草”不少,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充满“世界气质”的中药。

黄芪、天花粉:降低糖尿病风险32.1%

糖尿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患病人数约1.14亿,为世界第一位。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还有一个庞大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人群,他们属于糖耐量受损者,如果控制不好血糖,会逐步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受损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血糖值与糖尿病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缺乏有效干预,20年内糖耐量受损患者中有90%将进展为糖尿病,一半以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持续高血糖与代谢紊乱可导致人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我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表明,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为50.1%。糖耐量受损阶段为糖尿病整个进程中唯一可逆阶段,若在这一阶段干预,对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延缓糖尿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重大意义。改变生活方式可干预糖耐量受损,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延缓糖耐量受损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然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依从性差,降糖西药的安全性又存争议,临床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干预药物。

12月9日-12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会议,首次设立了“祖国医学与糖尿病”专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发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医学研究”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袁钧苏教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光伟教授牵头,广安门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11家医院参与,运用由清代名方“玉液汤”演化而成的纯中药天芪降糖胶囊,实施了“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玉液汤”载于清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由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组成,治疗消渴病,即糖尿病。其中,黄芪益气,天花粉生津养液、活血化瘀生肌,山药补脾肾,鸡内金助脾健运,五味子固肾生津,葛根清热生津止渴,知母清虚热。

仝小林教授介绍的治疗糖尿病的纯中药,由黄芪、天花粉、黄连、人参、女贞子、石斛、地骨皮、山茱萸、墨旱莲、五倍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为了验证纯中药是否具有减缓糖耐量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作用,课题组对420例糖耐量受损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机、对照、双盲循证研究。一组受试者服用纯中药胶囊(5粒/次,3次/天),另一组受试者服用安慰剂(5粒/次,3次/天),服药周期为12个月,所有受试者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指导。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用药组受试者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32.1%,试验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相关论文已经发表于美国《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

“这是中药复方循证研究第一次发表在这一杂志上,是全球首例降糖纯中药干预糖耐量受损的循证研究。”仝小林教授说,研究已被内分泌领域权威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成为唯一入选中西医双指南的降糖纯中药。

山茱萸:专门对付脑血管病

12月11日,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展示暨转化项目推介会召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专利药物——思吉胶囊(山茱萸环烯醚萜苷),成为首个签约项目。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是导致人长期神经性残疾的首要原因,全球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脑卒中80%以上的类型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病治疗药物的临床需求非常大。

山茱萸是指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别名蜀枣、鸡足、实枣儿等,其味酸、涩,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临床用于内热消渴、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尿尿频、大汗虚脱等症。山茱萸的有效部位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有抑制免疫、抗炎、抗血栓等作用,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是单味中药山茱萸的总成分,其中单体成分莫诺苷含量占40%、马钱苷含量占20%,药品的质量和标准容易控制,可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并具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新生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用于治疗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目前国际上没有同类产品上市销售,该药将可能成为占领国际市场的大品种。思吉胶囊(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还申请了1项国际发明专利,目前正在审理中。这将使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性。

砒霜:以毒攻毒治疗白血病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很多人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药西用的科学家——张亭栋。他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获得2015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白血病被称为血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40岁以下的男性和20岁以下女性中,白血病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人,其中很多是儿童。

对于毒药,人们都会不寒而栗。其实,毒药是“双刃剑”,只要经过科学、严格地炮制、配伍、控制用量,并找准适应病证,就能治病救人。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有剧毒。古代的人们用它内服治哮喘,外涂治恶疮、顽癣,但历代医家用砒霜时均慎之又慎。

上世纪七十年代,黑龙江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有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因效果好引得不少患者前往求治。时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中医科主任的张亭栋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去一探究竟。原来,此地乡间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水银粉、汞粉)、蟾酥几味剧毒之物配制的,最初用来治淋巴腺结核,一位药剂师用此药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皮肤癌,后又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攻治各种癌症。这个被命名为“713”的抗癌新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很多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慕名而来,有的奇迹般“康复”——子宫癌患者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肝癌患者用药后疼痛感消失。还有一位食道癌患者,原本医生已表示无能为力,用药后不但能喝水、吃饭,还能散步了。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血液病医生,张亭栋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张亭栋开始将原方分成砒霜加蟾酥和砒霜加轻粉两组做体外抑瘤试验,反复试验发现,其中的砒霜是癌细胞的克星。张亭栋课题组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最终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专门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很不错。在此基础上,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陈赛娟与张亭栋通力合作,尝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一步证实了癌蛋白PML-RAR中PML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直接药物靶点,这一发现在国际上产生反响。对8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发病人联合用药,随访7年的研究表明,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以上。血液界最前沿的杂志《血液》主编称:“这种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原为快速致死的疾病,已经变为可治愈。”

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在砷剂临床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院长周晋带领其科研团队通过将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沿用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规静点时发生率很高的“高白细胞血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死亡率,被誉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效低毒的新方法。此外,砷剂对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症的诊疗效果也在进一步研究中。(王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