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过度为什么可以导致年轻人猝死?

内容: 

8月19日,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因为学费被骗,伤心过度而发生晕厥,虽经救治终于21日21时30分许死亡。

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5日,媒体报道“山东又一大学生疑遭电信诈骗心跳骤停离世”。8月18号,临沭县大学生宋振宁遭遇电信诈骗,于23日凌晨死亡。

人们在痛斥骗子的无良图财害命之余,也不仅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为什么仅仅因为伤心就能死掉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曾先后“气死周瑜骂死王朗”,健康人真的会仅仅因为负面情绪压力而轻易死掉,我们需要担心吗?

是谁杀死了徐玉玉

伤心过度为什么可以导致年轻人猝死?

从目前公开信息看,徐玉玉平素身体健康,因剧烈情绪压力导致突发性晕厥,最终死亡。由于发病当时没有剧烈头痛和呕吐,基本可以除外脑出血得到可能,那么杀死徐玉玉的直接罪魁基本可以确定是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

什么是心跳骤停

心脏是一个肌性泵器官,心肌在程式化电信号控制下有节律的、以一定速率的收缩舒张把血液泵向全身,为组织供应氧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心肌本身或者电信号产生或传输原因,心脏搏动失去正常的节律和/或速率,就发生所谓心律失常,甚至停止跳动。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许多类型,表现为跳动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有一种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彻底失去节律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完全丧失,称之为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室颤从功能上讲等同于心脏跳动停止,两者共同被称为心跳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救治,心跳骤停通常在几分钟内就会导致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从徐玉玉的情况看,当时应该是由于剧烈情绪压力引发心跳骤停,并导致最后的死亡,因而仍归于心源性猝死。

哪些原因可以引发心跳骤停

无论什么原因,当心脏电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心肌失去对电信号的反应,都会引发心跳骤停。

12969272172300796134.jpg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说,XXX没有生病,一下子就没了,这种情况多数就是心跳骤停导致心源性猝死。

以美国为例,每年约发生360000例心跳骤停,其中绝大多数是原本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这些原因包括:

冠心病:冠心病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冠心病心肌缺血特别是心肌梗死发作遗留心肌瘢痕是造成日后心跳骤停的最常见原因,发作后前六个月是心跳骤停高风险期。

心肌肥厚: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肥厚,特别是伴有心功能衰竭时,易发心跳骤停。

心脏药物: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心脏药物可能导致心跳骤停。而且,即使是正常剂量的治疗心律失常也有可能产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无论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疾病,钾和镁离子血浓度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如使用利尿剂导致)也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

心电传导异常:如存在传导旁路的预激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可导致心跳骤停。

先天血管畸形:极少数情况下,先天血管畸形特别是发生在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是引发年轻人猝死的原因。

心跳骤停的诱发因素

并非存在以上疾病就意味着必然发生心跳骤停。事实上,心跳骤停常由生活中一些刺激因素诱发。这些诱因包括重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情绪压力、气候骤变、空气污染物、进食或某些食物成分、饮用咖啡或酒类等。

其中,情绪压力是仅次于重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的重要诱因,据估计约有20%~40%的心源性猝死其是由急性情绪压力应激诱发的。

正因如此,心脏病人就诊时,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各种注意事项,最常絮叨的就是“不着急、不生气、不劳累”。该“三不原则”中与情绪因素相关的占据三分之二,也充分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心脏病控制的重要性。

“健康”的年轻人也可以发生心跳骤停

如上文所述,心跳骤停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但是,年轻人,特别是平常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可以发生心跳骤停,虽然极其罕见。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会发生心跳骤停的年轻人并非真正健康,而是存在一些隐匿性的心脏疾病。这些疾病不但日常生活状态下,甚至在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也可能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通常的医学检查也往往不能检出。因此,这些人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人”。

这些隐性心脏疾患主要有: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展的、遗传相关的心肌疾病。典型者表现为心肌厚实,特别是当心室流出道狭窄时,损害心脏泵血功能。由于进展缓慢,患者在年轻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也难以被通常的医学检查所检出而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情况下更不会致命。然而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可以发生心跳骤停,它是30岁以下心脏相关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导致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冠状动脉异常、长QT综合征和一些轻症或者没有症状(沉默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这些患者平素没有症状,因此也通常被当成“健康人”。

心脏震荡综合征(commotio cordis):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剧烈运动中,通常是在遭受诸如足球、橄榄球等钝性、非穿透性打击,在没有造成胸廓和心脏病理性损伤的情况下触发的心跳骤停或猝死事件,非常罕见。

2

就是说,凡是发生心跳骤停的年轻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而是存在隐匿性心脏疾病,只是平素没有感觉,通常也不能被医学检查检出,而被当成“健康人”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们不必为“健康”年轻人会被气死而过度担心。

情绪压力为什么会导致年轻人心跳骤停

由于这些“健康”年轻人心脏病更隐匿,因此心跳骤停也往往需要更强烈的诱因触发,主要是剧烈的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和强烈的情绪压力。

竞技运动员,特别是更高强度的像职业篮球、足球、马拉松等项目运动员猝死在比赛场或训练中的新闻屡见不鲜,也引发体育界、医学界的深切关注和研究。

竞技运动员,都是经过千挑万选,长期高强度训练和比赛,更是历经过无数次极其专业的体格检查,在一般人眼中超级健康的“健康人”,直到倒在比赛场上那一刻之前,不会被当人不健康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类隐匿性心脏病深厚的“潜伏”能力。

3417eba5b0d417e1b4234b.jpg

高强度体力活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诱发年轻人心跳骤停,这不难理解。而情绪压力,为什么也能诱发“健康”年轻人心跳骤停发作,像徐玉玉这样被活活气死呢?其中可能的机制有二:

1.应激反应。

像剧烈的体育运动等一样,强烈的情绪压力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同样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也称为“战斗-逃跑”反应。

这种本能来源于长期进化过程中应对危急状态的反应,无论选择战斗或逃跑,都必须调动身体的一切潜能。这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来实现的:交感神经信号发送到肾上腺,释放肾上腺激素引起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脏跳动加快、血压上升,为身体输送更多血液;呼吸加快变深,支气管扩张,从而增加换气量;更多的血液也氧气被输送到大脑,从而提高警觉性;同时瞳孔扩大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变得更敏锐。同时,肾上腺素触发的血糖和脂肪释放提供更多能源。

正因为这种本能反应是从长期进化中获得,相关信息处理和传送由脑干和交感神经系统主导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交感神经也称自主神经系统,一旦激发,所有这些反应都不是人的意识所能控制的。

对于心血管系统而言,应激反应中活动性的大幅度上调,往往容易激发一些潜在的疾病发作,增加诱发心跳骤停的发生。

巨大的恐惧、影响巨大的坏消息、强烈的悲愤、过度担心和伤心等强烈的情绪压力相对于剧烈的运动,应激效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人们往往把坏消息以及带来的影响比之为晴天霹雳。

2. 情绪压力作为心跳骤停的直接触发因素。

除了情绪压力,一些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增加心跳骤停的危险。如果前者还可以通过应激反应机制解释,后者的机制是什么呢?

有科学家通过对一些志愿者脑部代谢电活动,和心电生理同步检查研究发现,当给参与者施加情绪压力时,这些人脑部可以出现不稳定的电信号,而这些电信号可以沿着迷走神经(也叫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相对的,负责调控休息和摄食)分别传送到心脏左右两侧,从而导致心电活动的不均衡,破坏心电活动的节律,增加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这一发现为情绪压力诱发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提供了直接证据。

综上所述,情绪压力可以诱发平素“健康”的年轻人的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但是,这些年轻人并非真正的健康人,而往往是一些隐匿的心脏病患者。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对“健康人被气死”过度担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