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食养生(辟谷)--服气

内容: 

  服气(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食气,吸收自然能量。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会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必须服气(辟谷)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

  其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服气(辟谷)服气(辟谷)术最早的着作。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 服气(辟谷) 者,代不乏人。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 服气(辟谷) 可致仙的观点,但并不怀疑 服气(辟谷) 术的健身延年效果。《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服气(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
  古代文人也赞成 服气(辟谷) 养生。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仪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苏东坡曾在《 服气(辟谷)说》中记述道:一人堕入洞中不能出,效龟息,“遂不复饥,身强力壮。后,卒还家,不食”。
  服气(辟谷) 运用中医经络原理,疏通任、督二脉,刺激十二经络,以及相关脉络、穴位,将自然能量吸入体内,进入不饥不渴的 服气(辟谷) 状态。在这种特殊的生理状态作用下,激发人体潜能,调动自然能量,对各生理功能进行强力的周身调治。各种人体生理功能和脏腑功能在有效调治的同时,机体快速分解运化体内多余的脂肪,使食物摄入量与消耗量处于动态平衡。
  服气(辟谷) 术,有 “服气(辟谷)”与“服药 服气(辟谷) ”两大类。
  1、“服气(辟谷)”即以服气(辟谷)为基础,与 服气(辟谷) 相配合,通过服气(辟谷)达到 服气(辟谷) 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辟谷)之初,即行 服气(辟谷) ,饥时饮一两盏芝麻汤或酥汤,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辟谷)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 服气(辟谷) ,待服气(辟谷)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
  2、“服药 服气(辟谷) ”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日服一二丸,以代谷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衰老和疾病,主要是因大肠内宿便的堆积和发酵,产生了毒素及有害物质。尤其现代人们吃得多,吃得杂,导致肠胃负担过重,通过 服气(辟谷) 养生的方法吸收清气、补充能量,在不食的状态下减轻脏腑负担,清除宿便和毒素,起到排毒、调理身体疾病的作用。
  中医理论讲,人体有吸入清气的功能,也有排泄废物的通道,如排除粪、尿、汗、二氧化碳等,通常人们只用了排泄功能,而没有良好利用吸收清气来养生保健。
  服气(辟谷)养生需遵循专家的指引,否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服气(辟谷)养生与节食的区别:
  1、服气(辟谷)养生与节食有本质区别, 服气(辟谷) 一定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服气(辟谷)、吞气、静坐冥想,吸收能量——这也是 服气(辟谷) 养生的核心。
  2、服气(辟谷)养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依据各种人的实际情况制定 服气(辟谷) 养生方案。 服气(辟谷) 养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三天、再五天、然后七天等等,有个适应的过程。
  3、服气(辟谷)养生开始三天,会有饥饿、难受、疲乏感;四天之后,饥饿或难受的反应渐渐消失,能感受到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体内,身体变得轻盈。
  4、服气(辟谷)养生期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舌苔变厚,口中发苦、发涩,口臭,皮肤可能会有酸臭味,或腋下有异味,大小便不正常等等——这些都是身体排毒的表现。一般服气(辟谷)养生,腹泻是不用药调治的,毒气排光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5、服气(辟谷)期间,大多数人会有气冲病灶的反应,即:正邪相博,表面上病会加重,其实是把隐藏的病,或曾经没有治愈的病激发出来。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气冲病灶的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冲过之后病情将会进一步好转或彻底治愈。
  6、最好在晚上10时正结束所有活动,到了10:30就打坐,聚集能量,吸收自然之气,进行放松练习。
  7、 服气(辟谷)结束后不要马上进补,要有三至五天的过渡期后才可正常饮食,进补也要七天后为宜。
  8、 服气(辟谷)者在整个服气(辟谷)养生期间都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