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防病的六个小常识

内容: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专家指出,根据每个人的劳动量、个子大小高矮的不同,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的水量大概是1600毫升,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仅人体呼吸每天就需要消耗300毫升的水,出汗需要700毫升,排便至少100毫升。因此建议,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体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但是喝水除了要多喝之外,还要掌握正确的办法。

  2、早睡晚起

  晚间到清晨是冬季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为抵御寒冷,人体必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尤为无益。所以,古人云:“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之谓“卧藏”。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3、注意保暖

  “九九歌”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之说,是说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人体最不怕冷的双手也不要暴露在寒风中。外出时要穿着合适,戴好手套,最好把全身都包裹起来。《黄帝内经》云:“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此之谓“行藏”。

  在降温季节及时给孩子添加衣服很重要,但很多家长常常给孩子穿得过多,里三层外三层,裹得像个粽子一样。他们“宁愿穿多,也不愿意给孩子穿少”,但家长们不知道穿多了孩子出汗,背后内衣湿透了,一样是“凉嗖嗖”,也很容易让孩子感冒。所以,家长给孩子添加衣服的时候,应该适度,不可走极端。

  秋裤虽然不时髦,但在寒冷的季节,还是穿上为好,尤其从小都没有经过耐寒训练的孩子。另外,奉劝在大冷天还穿薄袜、短裙的美眉,膝关节受寒,也许现在不会有什么症状,但随着年龄增大,关节病症状也许就会出现,因此,年轻时“要风度不要温度”,其后果将会很严重。

  专家还建议,如果有膝关节炎的患者,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如果没有静脉曲张,最好泡到膝盖部,催进血液循环,同时起到保护关节的效果。

  4、饮食清淡温热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冬季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不可“盲目”进补。立冬至冬至,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是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为此,需要摄入足够的富含糖和脂肪的食品如粮食、食油以及其它富含脂肪的副食品。此外,也要经常吃肉、鱼、蛋之类,大豆及豆制品,以及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质。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5、适当户外活动

  冬天户外活动很重要,可预防冻疮,在户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强,起到防治支气管炎、哮喘的作用,肺开窍于皮肤,通过户外活动,可增加人体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儿童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较暖和的中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

  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做运动,多晒太阳。

  6、热水浴足护脚

  脚底有许多经络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过热水透穴可以提高体温0.2℃,能改善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保温和助眠的功效;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护脚能强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促使心脏活动加强,又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减少皮肤瘙痒症。

  泡脚的水温以30℃-40℃为宜,泡脚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次数每天1次足矣。有心血管病的人如果在泡脚过程中出现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

  空腹、饭后泡脚都不宜。因为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影响消化系统供血。此外,在泡脚的过程中身体还会消耗很多热量,空腹状态下糖元贮量较少,这时泡脚容易使血糖过低,因而空腹时泡脚也不宜。泡脚宜在餐后1-3小时进行,临睡前效果更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