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易得癌?靠谱吗

内容: 

说过”酸性体质“吗?不知道你就out了!它可是近年来风靡科学界的一个热词!

据说,体质的酸化是万病之源,无论是癌症,还是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都是由于吃多了“酸性食物”导致体质酸化引起的。

而所谓的“酸性食物”范围之广之常见,绝对可以吓你一大跳:鱼、肉、米饭、酒等人类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说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国人的主食——米饭,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成了致病的罪魁祸首。这让吃大米饭长大的小伙伴情何以堪?!

我们的身体真的有酸碱之分吗?”酸性体质“真是万病之源?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一说

源于一个有争议的研究结果

这个说法,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经典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发生肾功能不全时,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因而调动骨骼中的钙质,从而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营养酸负荷假说」。

假说认为,那些代谢后呈酸性的食物可对骨骼造成损害,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并增加骨折的风险。

这一理论很快就被外推至健康个体中,并且被认为如果长期食用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会引起体质的酸化,甚至导致骨质疏松。这一理论影响着营养研究以及膳食推荐。

就这样,一个存在争议的,在肾病患者研究中得出的信息就被人为放大,并扩展到健康人群的营养学建议,最后又扩展为碱性食物、碱性药物有助于防癌、抗感染、抗过敏、预防肥胖的说法,从而推导出“人体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的说法。

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另外,关于 “酸性体质是肿瘤的根源”一说,也不甚科学,且有颠倒因果关联之嫌。

根本没”酸性体质“这回事儿

但我们的身体确实存在酸碱性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之说不科学,那么到底有没有「酸性体质」这回事儿呢?

答案是:没有。我们的身体有酸碱性,且人体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PH值,但是「酸性体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PH值就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中性水溶液,pH=7;酸性水溶液,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碱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人体不同部位的PH值:

人体不同部位的PH值

通过血液可判断身体的酸碱性

生病了,酸碱性还会发生变化

那么所谓的「酸性体质」是通过哪项指标判断的呢?胃液?尿液?皮肤?这些都不对,正确答案是——血液!

健康人的血液通常呈现弱碱性,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保证人的精力充沛。

但是在疾病的情况下,血液的酸碱性是可能会变化的,医学上称为“酸中毒”和“碱中毒”。

比如:女性在怀孕时,如果因为妊娠反应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就会造成代谢性碱中毒;

人若不吃主食或糖尿病人无法充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呼吸道阻塞及肺部疾病等可造成呼吸中枢受抑制,肺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过度通气,导致CO2(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运动员激烈运动后,骨骼肌可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此时立刻抽血测运动员血液PH值,由于乳酸的产生速度大于清除速度,可能此时的PH值略有降低,但休息片刻后血液PH值就会恢复正常。

食物也有酸碱之分

酸还是碱,得看食物烧成的灰

营养学中决定食物酸碱性的不是食物的口味,也不是食物的PH,而是食物的灰分,也就是说一个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我们得看它烧成灰后留下的物质。

通常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谷类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钾、钠、钙、镁等元素,这些元素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类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而中性食物,则包括烹调油、黄油、淀粉及食糖等。

食物的酸碱性

不会影响身体的酸碱性

那么我们吃进去的或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影响我们身体的酸碱性吗?

其实,我们的身体有着精巧复杂的设计,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

我们的肺脏通过二氧化碳的排出,可减少体内挥发性酸的产生;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则是一个排酸保碱的过程;我们的血液中则存在着「缓冲对」,它们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叫「缓冲对」呢?我们的血液里有一些缓冲物质,比如碳酸和碳酸氢根,「缓冲对」就是由这些酸碱物质组成。一对「缓冲对」里包含一酸一碱两种物质,彼此制约,只要它们保持平衡,血液就能维持正常PH值。说白啦,就是酸碱平衡。

没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膳食

我们不应太在意吃进去的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应该更注意食物本身所包含的营养素。

营养师建议大家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这并非因为它们是所谓的“碱性食物”,而是因为它们富含各种对维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

实际上,讲究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发挥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

我们须谨记: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多样化的膳食搭配才是通往健康的关键。